原標題:比亞迪電子工廠參觀,帶你了解手機制造背后的故事
各種色彩和工藝的手機后殼
隨著手機的外觀設計被廠家越來越看重,各種金屬的工藝變化、玻璃鍍膜紋理以及顏色的改進,現在的手機產品的外觀不再是一個“能用”的標準,而是結合了美觀、手感、堅固、信號等多方面考慮之后的設計。以前不久剛推出的三星S10+為例,它的金屬中框及陶瓷后殼以及陶瓷后殼的上色工序,都涉及了很多的技術。
前不久比亞迪電子在深圳舉行了媒體開放日活動,歷來“神秘”的電子工廠揭開面紗。這也使得手機中框、后蓋的制造工藝、各種技術第一次呈現在我們面前。目前,比亞迪電子合作伙伴陣容里包括三星、蘋果、Google等品牌,而全球出貨量排名前10的安卓手機品牌,比亞迪電子都是供應商之一。
從塑料到金屬,手機所用材料走出了“石器時代”
手機后蓋材質的變化
自1983年手機正式商用以來,手機行業不斷發展,帶動手機材質與工藝的更新迭代。而手機后殼的變遷也可以主要劃分為:塑料后殼時代→金屬后殼時代→3D玻璃/陶瓷后殼時代。與幾乎所有3C產品的起點一樣,手機后殼用的材料一開始也是塑料。進入3G/4G時代后,手機廠商也在尋找一種更為結實、密度更高、顏色和手感更好的材料。
金屬就走入了手機廠商的視線,但是金屬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金屬對信號具有屏蔽性和阻斷性,因此手機無論是中框亦或是后蓋,采用大量金屬材質包裹就會出現信號問題。為此,在2011年,比亞迪電子推出PMH納米注塑技術。
這里需要科普一下,PMH納米注塑技術的目標是實現金屬與塑料的無縫結合,業內稱為“錘不掉的金屬塑料完美結合”。簡單來講,該技術就是通過在手機中框或者后蓋中滲入塑料材質使其和金屬融為一體,通過在金屬上留下隱形“開孔”,避免金屬材質的手機外殼對信號的干擾,這才使得手機部件能夠大量采用金屬材料。隨后的2013年,這一技術在The New HTC One上首次應用,這也是全球第一款金屬后殼的手機。
隨后,PMH納米注塑技術被包括三星、vivo在內的幾乎所有主流終端手機品牌廣泛采用。目前,該技術也已經可以滿足更高級別的要求,比如它的防水效果可達8級,這個8級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應用PMH納米注塑技術的手機結構件在水下2米,持續30分鐘可不漏水。
信號、美觀的極致追求,玻璃/陶瓷加入手機制造“全家桶”
美觀、信號等方面,促進了玻璃等材質的應用
后4G時代,比亞迪電子已經開始向眾多主流終端手機品牌的高端機型提供兼具輕薄、耐刮傷等特點的玻璃材質。而玻璃/陶瓷開始受追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5G具有6赫茲以上的高頻頻段,信號傳輸容易受到干擾,再加上無線充電功能,這些需要玻璃/陶瓷才能更好地實現。
因此,玻璃/陶瓷已經成為后殼材料的主流選擇,從2018年開始,我們也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廠商的旗艦機型都開始使用玻璃/陶瓷后蓋。而在玻璃/陶瓷成為后蓋主流的材質之后,我們也看到了加工難度的提升和工藝的變化,因為這類材質的特性與金屬完全不同,將它加工成為手感外觀更好的產品就需要做大量的3D熱彎。
一塊玻璃后蓋從熱彎到成型需要經歷多道工序,為此,比亞迪電子研發了3D玻璃熱彎機、石墨模具、貼合機等機器。另外,隨著對于玻璃材質后蓋的需求量提升,工廠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招商證券(香港)發布的研報指出,比亞迪電子有望在2019年實現3D玻璃外殼的收入和產能同時增長,總產能也將達到80萬片/日(2019年總產能超過2億片)。
玻璃3D熱彎車間
在參觀過程中可以注意到,比亞迪電子工廠的3D玻璃熱彎設備,可以實現包括全自動上下料,清潔模具、料片,智能監控等20余項自動化工序,在整個制造車間內,工人數量很少。
手機后殼在經過熱彎工藝后,還需要一次“貼膜”才能形成最終的顏色和反光紋理,簡單來說就是將不同色彩的膜片與玻璃后蓋進行貼合,近兩年開始走紅的“漸變色”就是它的產物。同樣在參觀中我們也看到了手機的“貼膜”車間,這個環節對于精度和無塵化操作的要求較高,不過顏色、工藝、配方的信息都是各大廠商機密。
從大哥大的純黑色塑料,發展到今年五顏六色的玻璃/陶瓷后蓋以及堅固的金屬中框,比亞迪電子展示了一部手機“變美”的過程, 2018年,比亞迪電子金屬結構件出貨量約2億件,約占全球安卓金屬手機總出貨量的1/3。未來手機在外觀形態上的變化,比如穿戴手機和折疊屏手機,同樣也需要配合機身材料的創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