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鋼主要原材料廠之一的玻璃纖維工業起步稍早。1957年,在北京管莊的建材研究院與上海耀華玻璃廠先后以坩堝拉制出了無堿玻璃纖維。1959年在廈門、杭州、南京、天津、哈爾濱,次年在沈陽、常州、秦皇島、洛陽、九江創建了玻纖廠或車間,為發展玻璃鋼工業創造了物質條件。
1958年,在管莊玻陶研究院成立了玻璃鋼研究組(后改名為“室”),用國產原材料制得了我國第一塊玻璃鋼板,同年,在上海耀華玻璃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條玻璃鋼游艇與波形瓦、管道、坑道支柱、熘槽。
1960年,原建工部(1965年3月經全國人大第三屆第五次會議決定)分為建工部與建材部。玻璃鋼由建材部(后改為局)歸口管理。
60年代中期開發的中堿玻纖對發展耐酸蝕玻璃鋼與降低成本、廣為應用,頗有意義。酚醛、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技術、手糊、層壓、模壓、布帶纏繞纖維纏繞工藝及設備設計技術此時已初步掌握。
1966年,建材部從英國引進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線,在常州二五三廠投產,對嗣后國內玻璃鋼發展起了極大的啟蒙和基礎性的作用,直至30多年后的今天,許多當年的牌號還廣被生產與使用。
1974年,第一臺國產冷卻塔投入使用。
1984年,經國家建材局報呈國家經委,批準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成立。
1986年,引進意大利纖維纏繞玻璃鋼管道與貯罐生產線,首開規模化大生產玻璃鋼制品之先河,以此為契機,創建了我國的玻璃鋼管道與貯罐工業,并促進了玻纖、樹脂、助劑的技術進步,帶動我國整個玻璃鋼工業的高層次、規模化發展。
二十世紀后15年來,引進了SMC、BMC、離心成型管、纖維纏繞連續管、纖維纏繞定長管、拉擠生產線、噴射機、RTM(樹脂傳遞成型)機、連續板材成型機多臺、套;引進了美、德、荷、英、意、日的不飽和聚酯生產技術;從日、德引進了環氧樹脂生產技術;玻纖池窯拉絲已國產化,直接無捻粗紗與多種氈材已能供貨。近年碳纖片補強建筑結構、拉擠型材玻璃鋼門窗、SMC或BMC模壓電表箱、RTM(樹脂傳遞成型)箱型制品等興起。
進入21世紀以來,SMC與GMT模壓汽車零部件、高壓玻璃鋼管、CNG瓶、拉擠型組裝的門窗、SMC模壓門等產品長足發展。
臺灣省玻璃鋼行業始于1966年。早期生產浴缸、游艇、冷卻塔、漁船。70年代引入玻纖、不飽和聚酯樹脂、纖維纏繞、拉擠生產技術。80年代發展FRTP(熱塑性玻璃鋼)、碳纖及其運動器材。90年代發展碳纖自行車與高爾夫球桿及CFRTP(碳纖增強熱塑性塑料),開發交通與航空上的應用。行業已自早期的勞力密集經勞力密集/技術密集,過渡到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以國際市場為其生產導向。臺商FRTP、膠衣、冷卻塔、運動器材已到到大陸設廠。玻纖、樹脂近兩年內亦在江蘇昆山與上海、廣東建廠。
我國玻璃鋼行業的特點
(1)改革開放前,基本上是在封閉環境中自力更生發展起來的。從1958年開始,直到80年代初。此后,這種自我隔絕的局面才得以改變。臺胞與外國同行對我基礎研究與早年開發的產品,均予以高度評價。然而早期的20年代中,對外缺乏交流,世界行業動態不明,乏他山之石,難免事倍功半。直至80年代,對玻纖偶聯研究劑研究之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更遑論池窯拉絲。中間還走了組合爐的彎路。有人聲稱:不用氈,只用方格布是中國特色。對工藝裝備的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文革前,多用酚醛樹脂生產玻璃鋼,故生產工藝局限于層壓、模壓、卷繞,需加溫加壓,不利于行業的普及、發展。樹脂生產廠家多,大多形不成經濟規模,技術層次低,故而長期以來,我國的樹脂價格一直高于玻纖價格,與國際市場恰恰相反。70年代曾研究連續纏繞玻璃鋼管技術。鑒于當時國內玻璃鋼管道市場遠未形成,故而開始即開發價昂且產品有局限性的連續管機不盡合適,且具體方案缺乏現實的考慮。步進式設備難以保證內襯層的質量;鋼帶式機器所定的管徑僅100mm,鋼帶易疲勞破壞。耗資甚大弄出來的機器迄今未投入市場性生產運行。我們自力更生成功地開發的技術與制品不少,洞悉國際動向將會使我們從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
(2)較早地創建了市場導向的企業體制,進行產、學、研集成性發展
我國玻璃鋼行業已創建以大中型企業(從規模上相對其他行業可能算小企業)為骨干,星羅棋布的鄉鎮企業為群體的多層次跨地區、跨部門工業體系。產、學、研有機結合,在技術進步及市場開發上均有實際成果,如SMC模壓電表箱、水箱,管道、無機玻璃鋼(玻纖增強氯氧鎂水泥)等產品就是較成功的例子。
(3)國際上是玻璃鋼原材料廠商數量少、企業大,玻璃鋼多為中小型企業。我國原材料廠卻大多規模小,而數量卻不少。玻纖廠多達200余家;樹脂廠更多達400余家;連用量僅為樹脂量2%左右的過氧化甲乙酮(MEKPO)的生產企業也多達60家。不少企業品質差、能耗大、成本高。
(4)從成型工藝看,手工成型仍占50%以上,從產品結構看,大多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5)玻璃鋼是個小行業,但它卻充滿活力。它是較早邁入市場經濟的。發展玻璃鋼/復合材料是國家產業發展方針,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相比傳統材料,玻璃鋼行業一直以高于國民經濟增長率的速度在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行業內先進與落后(甚至原始)并存;高技術、高附加值與低檔、低價位產品并存;相當一部分產品生產技術低下、品質低下、價格低下、企業亦難以為繼。低層次重復建設項目情況嚴重,市場低價惡性競爭不利行業健康發展。
(6)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企業普遍重視提高自身素質,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提高管理水平。20世紀后15年引進與自行開發的技術與設備及開發的產品甚多,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增長。作為一個小行業,全國主要玻璃鋼企業截止2002年底,已有10%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部分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